灰度发布,冒烟测试,回归测试,UAT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专业名词,查了些资料,总结下。
一、灰度发布
这个是在星巴克环境中部署应用遇到的
灰度发布(又名金丝雀发布)是指在黑与白之间,能够平滑过渡的一种发布方式。在其上可以进行A/B testing,即让一部分用户继续用产品特性A,一部分用户开始用产品特性B,如果用户对B没有什么反对意见,那么逐步扩大范围,把所有用户都迁移到B上面来。灰度发布可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在初始灰度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调整问题,以保证其影响度。
二、冒烟测试
这个是公司研发经常说的话,这周什么什么产品要冒几次烟
这一术语源自硬件行业。对一个硬件或硬件组件进行更改或修复后,直接给设备加电。如果没有冒烟,则该组件就通过了测试。在软件中,“冒烟测试”这一术语描述的是在将代码更改嵌入到产品的源树中之前对这些更改进行验证的过程。在检查了代码后,冒烟测试是确定和修复软件缺陷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冒烟测试设计用于确认代码中的更改会按预期运行,且不会破坏整个版本的稳定性。
冒烟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种针对软件版本包的快速基本功能验证策略,是对软件基本功能进行确认验证的手段,并非对软件版本包的深入测试。冒烟测试也是针对软件版本包进行详细测试之前的预测试,执行冒烟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快速验证软件基本功能是否有缺陷。如果冒烟测试的测试例不能通过,则不必做进一步的测试。进行冒烟测试之前需要确定冒烟测试的用例集,对用例集要求覆盖软件的基本功能。这种版本包出包之后的验证方法通常称为软件版本包的门槛用例验证。
冒烟测试属于HLT(highleveltest)测试,HLT通常指SDV(系统设计验证)/SIT(系统集成测试)/SVT(系统验证测试)等测试活动。HLT是站在系统的角度对整个版本进行测试,测试对象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而不是产品内部的模块,常见的HLT测试包括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冒烟测试可以手动执行,也可以自动化执行。稳定的系统适合自动化冒烟测试,集成过程中的系统适合手工冒烟测试,因为冒烟测试内容在动态变化,变化中的自动化脚本维护工作量比较大。 [1]
冒烟测试(smoke testing),据说是微软起的名字。在《微软项目求生法则》一书第14章“构建过程”关于冒烟测试,就是开发人员在个人版本的软件上执行的冒烟测试项目,确定新的程序代码不出故障。冒烟测试的名称可以理解为该种测试耗时短,仅用一袋烟功夫足够了。也有人认为是形象地类比新电路板基本功能检查。任何新电路板焊好后,先通电检查,如果存在设计缺陷,电路板可能会短路,板子冒烟了。
三、回归测试
这个是星巴克环境中听到的话。每次帮他们成功发版后,群里会有人专门@QA说帮忙回归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自动回归测试将大幅降低系统测试、维护升级等阶段的成本。
回归测试作为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在渐进和快速迭代开发中,新版本的连续发布使回归测试进行的更加频繁,而在极端编程方法中,更是要求每天都进行若干次回归测试。因此,通过选择正确的回归测试策略来改进回归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是很有意义的。
1.回归测试是指重复以前的全部或部分的相同测试。
2.新加入测试的模组,可能对其他模组产生副作用,故须进行某些程度的回归测试。
3.回归测试的重心,以关键性模组为核心。
四、冒烟测试与回归测试的区别
1,测试阶段不同:冒烟测试描述的是在将代码更改嵌入到产品的源树中之前对这些更改进行验证的过程。回归测试是指漏洞由开发人员度修改之后再次测试的过程。
2,测试稳定性不同:在检查了代码后,冒烟测试是确定和修复软件缺陷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冒烟测试设计用于确认代码中的更改会按预期运行,且不会破坏整个版本的稳定性。回归测试需要验证之前的漏洞是否解决完成。
3,测试目的不同问:冒烟测试是代码开发完成后进行的功能完整性答测试。但是回归测试是为了验证漏洞是否正确修改且其他功能是否正常。
4,测试性质不同:冒烟测试中发现问题然后反馈给开发人员进行修改,而回归测试是修改完之后进行验证再进行的工程。
5,测试周期不同:冒烟测试只集中考虑版了一开始的那个问题,而忽略其它的问题,这就可能引起了新的Bug。SmokeTest优点是节省测试时间,而回归测试作为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权个软件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
五、STG,UAT,PRE,PROD
星巴克这边应用一般都有至少两套环境:STG和PROD。也就是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实际上,整个开发过程中,有可能还有以下环境:
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是程序猿们专门用于开发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比较随意, 为了开发调试方便,一般打开全部错误报告。
测试环境:一般是克隆一份生产环境的配置,一个程序在测试环境工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发布到生产机上。
生产环境:是指正式提供对外服务的,一般会关掉错误报告,打开错误日志。可以理解为包含所有的功能的环境,任何项目所使用的环境都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做调整或者修改。
三个环境也可以说是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开发->测试->上线,其中生产环境也就是通常说的真实环境。
UAT环境:UAT,(User Acceptance Test),用户接受度测试 即验收测试,所以UAT环境主要是用来作为客户体验的环境。
仿真环境:顾名思义是和真正使用的环境一样的环境(即已经出售给客户的系统所在环境,也成为商用环境),所有的配置,页面展示等都应该和商家正在使用的一样,差别只在环境的性能方面。
系统内部集成测试(System Integration Testing) SIT
用户验收测试(User Acceptance Testing) UAT
SIT在前,UAT在后,UAT测完才可以上线。
SIT是集成测试UAT是验收测试从时间上看,UAT要在SIT后面,UAT测试要在系统测试完成后才开始。从测试人员看,SIT由公司的测试员来测试,而UAT一般是由用户来测试。